1、1.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
(资料图)
2、 提问方式:对这首诗中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3、 提问变体:这首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试对诗所吟咏某某形象作简要分析,试分析诗人主人公的形象。
4、 解答分析:①分析景物形象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 ②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物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6、 ③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
7、 答题步骤:①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
8、 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9、 分析古诗的意境。
10、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分析意境应该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11、 解答步骤: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12、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13、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14、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15、注意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语言力求优美。
16、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7、切忌空洞,要答的具体。
18、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9、 题李世南画扇 蒸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20、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21、 ①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 氛? 答案: ②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 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22、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3、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重在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24、一般用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25、 解答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6、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27、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8、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29、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30、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 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31、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32、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
33、清兵南 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34、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 恢复。
35、 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36、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37、 答案: 分析古诗的炼字技巧。
38、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39、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0、 解答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41、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42、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3、 如何辨析诗歌的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往往是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词语。
44、 解答步骤同4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45、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赤壁隐龙宫。
46、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47、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48、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49、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0、 答案: 分析古诗的表现手法。
51、 提问分析: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5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53、(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解答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54、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55、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效果。
56、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57、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58、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59、晚云都变 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60、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61、 答案: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62、请分别从写景的 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63、 答案: 分析句意 设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设问变式:(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64、 (3)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意思:语表义和语里义,结合全诗,指出它的 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65、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 可能是写人的。
66、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以及细节描写等。
67、解释诗句的意思,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68、 答题模式:(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69、 (2)分析诗句在描写或抒情方面的表达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70、 (3)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71、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72、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73、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74、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75、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
76、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77、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78、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79、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80、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酒排遣。
81、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82、 2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8、分析主旨型 设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设问变式:(1)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 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83、 (2)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
84、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
85、 (3)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86、 解答提示,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87、 答题模式(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88、 2、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89、 题李世南画扇 蒸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90、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91、 ①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 氛? 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 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92、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 安详的气氛。
93、 ②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 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 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94、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95、(2)拓 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96、 3、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97、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98、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 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99、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100、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
101、清兵南 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102、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 恢复。
103、 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104、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105、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106、 (2)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 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107、 5、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08、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赤壁隐龙宫。
109、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110、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111、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112、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13、 答案:“拳”和“退”。
114、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115、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116、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117、 6、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118、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119、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120、晚云都变 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21、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122、 答案: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 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123、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124、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125、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126、请分别从写景的 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27、 答案: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 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 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128、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 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129、 7、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130、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131、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132、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133、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
134、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135、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36、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137、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138、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酒排遣。
139、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140、 2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①A。
141、②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142、阅见证。
143、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144、 8、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45、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146、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147、三山半落 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14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49、 问: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150、 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了对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151、 2、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52、 题李世南画扇 蒸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153、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154、 ①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 氛? 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 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155、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 安详的气氛。
156、 ②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 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 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157、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158、(2)拓 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159、 ------------------------------------------------------------------------------------------------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160、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61、(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162、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 志等。
163、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164、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 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65、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166、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
167、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168、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169、 一鉴赏诗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70、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171、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
172、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173、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174、 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李白。
175、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176、……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177、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王维 4、爱民惜才的形象 曹操、龚自珍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178、 5、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7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180、诗歌分类(不同分类标准> 按表现手法分类: 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181、 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满、揭露> 按内容分: 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
182、 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
183、 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
184、 怀古诗:借古讽今。
185、 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186、 羁旅诗:思乡念亲。
187、 6、 语言风格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188、哪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189、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90、”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191、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192、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9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94、”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195、《品茗》大胡 (3)、清新雅致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
196、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197、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198、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199、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0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1、”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202、其他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
203、 运用典故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诗歌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
204、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
205、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206、 三、思想内容(须结合诗句加以鉴赏)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207、 四、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
208、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约略可分为以下八类: 惜别之情 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9、”(《赠汪伦》)。
210、 2、黍离之情 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211、 3、思乡之情 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2、 4、怀古之情 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213、 5、讽喻之情 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轻肥》)。
214、 6、报国之情 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出塞》);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
215、 7、咏景之情 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谢朓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216、不对芬芳酒,还望青山郭”(《游东田》)。
217、 8、恋友之情 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