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东京4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驻日本记者 贾沂蒙)4月9日,日本经济学家植田和男接替任期届满的黑田东彦出任日本银行(即“日本央行”)总裁,开启日本央行的“植田时代”。“日本伯南克”、“二战后首位学者出身的日本央行行长”、“政策立场平衡派”……这位标签清晰、风格鲜明的日本央行新“主帅”,将在未来5年任期内如何推动日本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备受关注。上任第二天,植田和男就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及其经济阁僚会面,协商下一步货币政策调整。


【资料图】

在4月11日的记者会上,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介绍了岸田文雄与植田和男的会谈内容。会谈中双方一致认为,没有必要立即更改2013年政府与日本央行达成的共同声明。这意味着日本央行不会马上调整维系物价保持2%通胀率的目标。

2013年1月,日本政府与央行发表“尽快实现”2%通胀目标的联合声明,成为日本金融宽松政策的起点,也成为“安倍经济学”的代表性政策之一。在之后的10年间,日本央行采取的零利率政策、时间轴政策、量化宽松政策等,都是世界少有的非传统性金融政策。4月10日,植田和男在接受任命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当前日本所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是非常强有力的政策。只有在准确把握经济、物价、金融形势等信息,认真研究基本物价动向、通胀率等对稳定保持2%通胀目标的影响的情况下,才能在适当的时机推进金融政策的正常化,强调将尽力完成保持物价稳定的总目标。

然而,有市场人士担忧,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实施了10年时间,如果政府不尽早转变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实现物价2%的通胀作为最优先目标,可能会加重银行收益萎缩、市场功能低下以及日元汇率急剧变化等副作用,市场可能会进一步扭曲。

一方面,日本认为其寻求的通胀率目标仍未能实现。日本物价虽然普遍飞涨,核心通胀率一度超过4%,但日本央行认为这种成本推升型通胀有别于央行追求的需求扩张型通胀,难以长久维继。植田和男4月10日表示:“虽然想要尽快实现持续稳定的2%的通胀目标,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短时间内难以达成。”

另一方面,日元汇率快速变动的风险仍在。去年10月,日元汇率一度贬值至1美元兑换超过150日元,创下32年来的新低。日元过度贬值,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加大了国内中小企业和普通家庭的生产生活成本。日本央行长期的低息政策也使得日本债务激增,政策调整困难越来越大。

有分析认为,此次日本央行人事变动之所以备受瞩目,就是因为日本金融政策已到了不得不修正的地步,植田和男就任后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安倍经济学”寻求“出口”。他会在何时结束量化宽松,如何解决量化宽松带来的问题,如何平衡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压力,成为关注焦点。

日本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主席研究员柯隆认为,凡事过犹不及,黑田东彦因为与政府的距离过近,导致量化宽松政策步子太大,留下了很多“负遗产”,消化这些遗产需要一定时间。日本自民党参议院干事长世耕弘成则认为“安倍经济学”正在半路上,应继续维持,“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如果对下一步政策进行各种猜测的话,反而会引起市场混乱。”

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由央行行长、副行长及6位审议委员决定。虽然说货币政策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投票产生,但货币政策的方向是由正副行长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央行行长的决策会左右日本经济的走向。植田和男长期主攻货币政策研究,被视为既对货币宽松持积极立场,也顾及货币宽松副作用的“平衡派”。种种迹象表明,执掌日本央行后的植田和男将继续呈现“平衡派”特点,在暂时保持当前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谨慎、稳步致力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同时,避免可能冲击金融市场的突然政策修正,其中难度无异于“走钢丝”。

迄今为止,关于何时调整广受争议的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会否调整日本银行长期低利率政策开启紧缩之路,植田和男并未透露任何线索和思路。4月27日和28日,日本央行将召开金融政策决定会议,这将是植田和男就任总裁后第一次参加该会议。市场都在静候植田和男的“首秀”将传递哪些关键信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关键词: